理论交锋,思路清晰展现专业素养
前哈佛大学校长拉里·萨默斯曾经在2006年访问中国,在接待采访时,他提到正直诚信是我们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,除此之外,最重要的是思路清楚,分析问题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考过程。
所以在面试前,面试者要积极复盘自身的专业理论,避免一些知识漏洞。面试中,对于面试官提出的专业问题,不用因胆怯而不敢发言。 面试者可以坦率发言,和面试官理论交锋,展现自己清晰的工作思维和专业素养。
其实,面试官提出一些面试问题时,基本没有正确、唯一的答案,他们只想测试面试人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形成清楚的思路。换言之,就是测试面试者是否有清晰的思考过程。
据理力争,与HR完成有效“沟通”
越来越多的面试提问中,HR会故意说一些“陷阱问题”让求职者回答,来考核他们的原则性和危机意识。 这个时候,面试者不能一味退让或者迁就对方,这样会让HR觉得面试者没有独立思维,也没有有效的沟通能力,从而拒绝录用。 面试者更应该据理力争,面对原则性的问题不退让、不妥协,清醒地提出沟通方案,或许更能会受到HR的赏识。 《职场精英力》一书中提到,“好的沟通”包含双方经过表达、倾听、观察、解读、准确分析信息并及时回馈意见。 这就要求职者在能以清晰易懂的方式据理力争,同时还能让面试官理解其想传达的内容,双方心有灵犀,这就完成了一个有效率的“沟通”。 只有良性的互动,双方才能争取达成原定的沟通成果。
保持谦逊稳重,拒绝“符合博弈”现象
在一档职场招聘节目《非你莫属》中,很多位来求职的面试者都抱着能够找到高薪职业的梦想上节目求职。 但是却在互相的交流中出现了失衡,导致这样平等的互相需求关系破坏,现场剑拔弩张,非常尴尬。
博弈心理学上,有个人际交往中的博弈法则,叫做“负和博弈”。就是说人际交往中这种对抗性的交锋,会使双方的结果都没有所得,或者所得到的小于失去的,结果还是两败俱伤。 无论对哪一方来说,都是不利的,它只能使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地加大,而加大的结果就是:博弈双方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,得不偿失,可谓双方都没有赢家。 真正的面试状态,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交流,而不是一强一弱的供求关系。对求职者来说,保持谦逊稳重的状态,或许更能为自己的面试加分。